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你的購物車是空的
{{ (item.variation.media ? item.variation.media.alt_translations : item.product.cover_media.alt_translations) | translateModel }} {{ (item.variation.media
                    ? item.variation.media.alt_translations
                    : item.product.cover_media.alt_translations) | translateModel
                }}
{{ 'product.bundled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bundle_group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buyandget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gift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addon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item.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|translateModel}}
{{ field.nam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  • 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
    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
  • 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
    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
{{item.variation.name}}
{{item.quantity}}x NT$0 {{ item.unit_point }} 點
{{addonItem.product.cover_media.alt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}}
{{ 'product.addon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addonItem.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|translateModel}}
{{addonItem.quantity}}x {{ mainConfig.merchantData.base_currency.alternate_symbol + "0" }}

登山、潛水,都是需要專業知識的戶外活動

 

登山和潛水都是需要專業知識和循序漸進的活動,但是和登山相較,潛水有很明確的入門學習規範,這是民間組織的認證,行之多年十分具有公信力,也早就被公認是必經的程序。這些潛水教學組織都是來自歐美的民間企業,也是有不同品牌的,而且有大牌和小牌之分,但是教學目標是相同的,發出的證明也具有同樣效力,學程和學費也大致差不多。

休閒潛水門檻低

休閒潛水對於體力要求的門檻很低,幾乎是會走路的人就合格了,全身重裝雖然不輕(其實也才10幾公斤),但下水後就沒什麼重量(海水浮力)而且移動的範圍很小,一般都在百公尺的範圍內而已,深度一定在40公尺以內。登山則是非常耗體力的活動,背負裝備一般輕則10、11公斤,若連食宿裝備和攝影器材也算進去,一個大背包超過25公斤也很普通,而且活動時間長,對於參加者是嚴酷的體能考驗,比起休閒潛水辛苦N倍。

至於裝備的花費,若都以高階的休閒用途等級相較,休閒潛水裝備比一般登山裝備便宜很多(不是指技術活動喔!),不含攝影器材的話,全套潛水輕重裝+配件、儀表,就算連行李箱也算,一般不會超過10萬台幣吧!而且正常使用與保養都能使用超過10年以上的時間。(除非下水後想玩攝影,那就..開銷無上限。)

登山裝備的價格相對高不少,所有食衣住行裝備加總後隨便都超過10萬,而且有些品項壽命不長,如果老是喜歡汰舊換新,那口袋要相當深才行。當然也有很簡陋的便宜選項,但這得建立在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,而且上山後”願意忍受“的人才有辦法接受。

潛水專業組織的認證

為什麼要持有這些發證才能玩潛水呢?最大的原因是若不持有這些單位發放的證照,一般的氣瓶店是不願意租氣瓶給你的,甚至就算是有證照,有些地方的業者也不見得願意租給你,若沒有氣瓶,當然也就玩不下去啊!
我不會游泳耶!怎麼學潛水?這是最常聽到的問題,「是的!只要你會呼吸、手腳功能正常就可以學潛水了!」當然如果會游泳的話一定更理想。
只要身體健康,進入潛水領域的門檻並不高,利用現有的裝備從浮潛系統(面鏡、呼吸管、防寒衣與蛙鞋)、供氣系統(氣瓶與調節器)、潛水資訊系統(包含各種組合的壓力錶、深度錶、計時裝置、指北針、溫度計及潛水電腦錶等)、浮力控制系統(包含浮力補償裝置與配重)等,依靠這些裝備都能幫助你能夠在水中自在移動,並輕鬆完成海底觀光。

每年新踏入潛水領域的學員有相當高的比例都不會游泳,如果時間運用夠精確的話,三天之內的室內學科、泳池訓練和海洋實習,就可以具備基本的潛水技能而跟著大家一起出去玩,然後等著領證啦!學潛水並不困難,休閒潛水本身不是一種「極限運動」,重點是要慎重選擇合格的潛水訓練中心,學習正確潛水觀念與技巧。如此你便能跟著同好們一起探索美麗的海洋世界,享受截然不同的海洋渡假經驗。

當然,有這些證照的人不代表都一定“功力深厚”,但是都有基本的知識與能力,只是為了安全,各家教學系統都強烈提醒潛水員不可單獨下水,並有經過科學研究後所推估出來的潛水時間、深度限制,以及上升的速率,只要遵守這些數值或潛水模式,雖不保證一定沒事,但能讓意外風險有效降低。絕大部分的休閒潛水員應該不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,所以潛水意外並不常聽到。

登山活動各憑本事

至於登山,雖然也是博大精深,在台灣只有最近這陣子才聽聞有什麼強制醫護能力認證之類的(其實還是模糊不清),民間教學機構從不被重視,但是有手有腳的人都可以隨意入山,只是特定山域入山申請過不過關不一定就是。
但是那又怎樣?常登山的人都知道,又不是每一座山都有人把守,冷門山徑就算假日也很難看到幾個鳥人,只要沒出事,那就一切相安無事,一旦出事,免不了動員找人,不一定找得到喔!搜救單位也抱怨,加上媒體煽風點火,登山已有污名化的趨勢,甚至各地縣市政府陸續頒布法令試圖阻礙百姓入山。

總之,住在高山林立的台灣,現在要入門登山活動其實不方便,一個無經驗的人若身邊都沒有認識任何登山者,那就很難接接收到正確登山資訊了,當然也只能接受大眾媒體的誤導。至於民間登山教學單位?很難感受到他們的存在,其實雖然也不少,但是登山畢竟是陸地上的活動,除非死到臨頭,否則一般人一開始並不會感受到壓力,這就是為何總是會在大眾路線的高山路徑上看到運動鞋、牛仔褲、便利商店雨衣、不合身的背包,甚至連頭燈、睡袋等基本裝備都不想買的原因,那又怎會去參加什麼課程呢?

參加行程的模式

潛水旅遊不太可能自己一人下海,潛水者都是跟著帶隊教練一起出發,並且在當地潛導(如同高山嚮導)的帶領下,一同出入水,很少落單,就算有,也應該就在附近,除非流走了….可能性很低啦,岸潛、船潛、放流(A點下水,B點出水),這些是最常見的休閒潛水型態。出水後要吃住多豪華都可以安排,總之不會是露宿荒郊野外,甚至生活起居都有人服侍。
而登山健行的模式就五花八門啦,隊伍形式可以是獨行、自組隊、商業隊,行程安排包括原路來回、縱走、越嶺等,從當日往返到入山數日都可以,不同季節不同安排都很有意思。可以花錢請揹工,但都得自己走,可以煮給你吃,但也得自備碗筷,不一定有山屋喔!就算有,能躺平的就是很好的!若沒有,就靠裝備啦!不想花錢或沒錢的,一切自理,生死自負。

 

 

但是無論哪一種,都很好玩啦,但參加者不要有付錢就是大爺的心態,為何自己不能照顧自己?為何不願自行動手?甚至自己製造的垃圾不願自己帶走?凡事都只想假手他人的話,這種人就留在大眾路線當中貢獻經濟發展就好,不要深入自然原野吧,不管是山上還是海底。